电话客服
微信客服
公众号
回到顶部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孙庭阳 | 杭州报道 2020.10.29
“仪器产业的自给率只有8%,远低于芯片与石油,是目前我国对外依存度最高,也是贸易逆【nì】差最大的行业之一。”近日,在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300203.SZ,下称“聚光科技”),该公司创始人兼首席【xí】技术官(CTO)王健博士向记者坦言中国高端分析仪器产业面临的“卡脖子”困境。
科学【xué】仪器被称作【zuò】科学家的“眼睛”和高端制造业皇冠上“最耀眼的明珠”,是现代工业的重要支撑,王健把仪器产业形容为国家科技创新与技术进步的“急先锋”。
作为中国高端分析仪器领军企业,聚光科技成立近20年里,累计投入研发费用20亿元,已在光谱、色谱、质谱等方面开发出20余项技术平台,成功应用于工业、环保、实验【yàn】室和临床医药等30多个细分领域。该公司连【lián】续5年入选“福布斯中国潜力企业”,2019年进入“中国专利500强”榜单。
“超越日系,冲进全球前十!”对于聚光科技未来5至10年的规划,王健非常自信。
不安分的“科学狂人”
1970年出生于浙江的王健酷似北方汉子,浓眉大【dà】眼、长相粗犷,崇尚极简生活【huó】——简单到不修边幅、不应酬、不交际,但科学基因强到“爆棚”。
17岁的时候,王健考入浙江大学天才少年班——竺可桢班;1997年获浙江大学光学仪器专业博士学位;同年获全额奖学金考入【rù】美国斯坦福大学【xué】就读,师从美国工程院院士、斯坦福大学机械工程系主任罗纳德·汉森教授,成为汉森教授的第一位中国学生;2001年回国创立聚光科技并担任首席科学家……
谈起回国创【chuàng】业的初衷,王【wáng】健直言自己的家国情怀,“在斯坦福认识到半导体激光气体分析技术,具有代替传统采样气体分析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希望改变当时中国在过程气体【tǐ】分析技术及分析仪器技术水平落后的局面。”
斯坦福大学良好的创业氛围也点燃了王健的创业激情。在斯坦福大学,工科的学生都会选修一些创业课,学校会经常邀请成功校友【yǒu】回校分享创业经历,当时雅虎、谷歌创始人的创业故事对王健触动很大。就在斯坦福大学【xué】的创业课上,王健有幸结识了他的创业伙伴姚纳新。
在王健看来,自己敢于回国创业还与浙江人“不安分”的性格有关,“我们浙江人都善于经商,那个时候做小老板的很多,耳濡目染,我【wǒ】也受了一定影响。”
然而,创业维艰。从公司成立之初的2002年到2003年,王健把投资人的60万美金都砸到了半导体激光分析仪器的研发上,整整一年,新产品还没开发出来【lái】,公司也【yě】一分钱没赚,员工走的走、散的散。
回想那段艰辛岁月,王健暗自庆幸自己没有去做教授,而是选择了创业、选择了坚守。“不创业,我哪有20个亿去做研发!”王健感慨。
如今,从前那个不到30人的微型团队组建的“小作坊”,已成【chéng】长为拥有1000多名研发人员、完整产品线的中国分析仪器行业【yè】和环境监测仪器行业的龙头企业。
王健表示,接下来聚光科技要【yào】到欧洲与美国搞研发中心,第一站会去英国建实验室,英国不仅创新【xīn】能力强,而且研发成本偏低,在英国招聘剑桥大学与牛津大学的硕士生,成本并不比国内高。
在许多人眼中,王健是不折不扣的“科学【xué】狂人”,“啃论文【wén】、吃盒饭”是他深夜泡在实验室的“标配”。每晚11点前处理公司事务,饿了吃盒饭,然后啃论文到凌晨两三点钟,入睡前还要整理论文要点发给同事分享……
“每天看着1000多名研发人员在实验室繁忙,还有自己的技术路【lù】线被【bèi】一次次跟随、抄袭就很幸福。”说到开心处,王健爽朗大笑。
仪器行业最懂环境治理的公司
“仪器行业最懂环境治理的公司”——在环境监测领域,这是王健给聚光科技【jì】的定位。自2011年【nián】上市以来,由于聚光科技在环境监测领域的市场影响力,外界一直把聚光科技当作是一家环保公司。事实上,高端分析仪器才是聚光科技的主业。
2006年被认为是中国环保的“新政元年”,“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了到2010年的环境保护主要指标,把资源【yuán】和环境【jìng】问题摆到关系到人际、代际和国际和谐的高度并成为国家意志。
这一年对聚光科技具有里程【chéng】碑意义,在中国【guó】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的深入推进下,环境保护市场呈现出井喷式发展,聚光科技凭借独特的技术路线步入快车道,最终成为中国环境监测仪器行业的龙头企业。
回首走过的历程,王健感恩自己与聚光科技生逢大时代。
从确定拓展大环保业务开始,聚光科技【jì】的定位与布局一直非常清晰,就是要做整个生态环保领域的监测解决方案,并努力在每个细分领域做到国【guó】内【nèi】的龙头。目前,聚光科技作为国内监测仪器产品线最全的公司,环境监测业务已经成为公司的支柱业务,在国内一些细分领域也已实现了市场占有率第一的目标。
“比如我们自主研发了TOFMS走航监测车,把飞【fēi】行时间质谱仪装到车上,可以实现空气中数百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秒级、0.1ppb(十亿分之一【yī】)量级的直接定性定量监测,目前已在超过100个城市实现走航观测;比如车载的饮用水源监测系统,可以及时监测县乡的饮用水水质。如果建实验室去取样检测,成本非常高……”王健认为聚光科技一直在探索【suǒ】符合中【zhōng】国国情的模式与产品。
近年来,在【zài】蓝天、碧水保卫战中,聚光科技通过参与众【zhòng】多国家级重大项目的环境质量保障工作,在海外市场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今年8月,聚光科技成功中标“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低碳示范区项目——赠柬埔寨环境监测设备子项目”,中标项目为生态环境部应对国际气候变化低碳示范区项目国【guó】际援助之一,也是服务中柬共建绿色“一带一路”,推动构建中柬绿色共同体,打造面向“一带【dài】一路”、南南环境合作【zuò】的示范。
“我们【men】很【hěn】庆幸能参与到国家合作层面的项目中去,也希望能将成功的生态环境中国方案和产品技术辐射至更多发展中国家。”王健说。
布局“黄金赛道”
在普通人眼中,仪器行业是神秘而高冷的行业,似乎只【zhī】适用于工业领域与实验室等场景。事实上,分析仪器无处不在,与千家万户【hù】密切相关。
“比如检测肠道菌群跟检【jiǎn】测白酒发酵的菌群是一个技术平台,再比如检测【cè】转基因食品与人体基因也是同一技术平台……”王健将这种【zhǒng】多技术平台对多应用领域称为“多对多”,“就是同一种技术可以应用于多个细分领域,同一个细分领域需要多种技术的支撑。”
从最初的工业过程分析,到后来的环境监测,再到实验【yàn】室分析,近20年里,聚光科技分析仪器的应用场景主要集中在环保、水务、钢铁、石化、煤化工等工业领域和实验室分析【xī】领域,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人民对美【měi】好生活的更高追求,王健认为聚光科技到了切入“黄金赛道”的时机。
“国家所处的发展阶段决定了企业的走向,世界上最大的仪器公司最终都会走向生命科学与临床板块。典型的代表就是欧美日这些实力居前的公司,已【yǐ】将业务重心从服务工业、环保领域转到了服务人类健康。”王健表示。
据了解,目前,聚光科技已组建了一支颇具规模的研发团队,专门攻关生命科学板块。“现在医生看病都是基于诊疗数据,下一步我们将发挥分析仪器的优势【shì】,做好耗【hào】材与服务的拓展,开拓一种新的技术路【lù】线,布局别人没有做过的。”作为团队带头人,王健一贯坚持另辟蹊径。
虽然80%的精力都放到了生命科学板块,但王健觉得时间还远远不够。除了科技攻关,王健经常会去思考下一步市场推广与应【yīng】用的细节,他甚至要去琢磨未来生【shēng】命科学领域该如何规避工业领域遇到的难题。
“三桶油”招标受困至今是王健未解的“心病”,近年来,中石化、中石油等企业开始重视分析仪器国产化,但聚光科技却很难中标。原因是每次招标时【shí】,只要聚光科技参与投标,国外【wài】的仪器生产商就会集体退出,而国内厂【chǎng】商除了聚光科技外,大多不具备高端分析仪器的生产能力,最终因报名企业达不到3家而废标。
数据显示,中国的仪器仪表市场潜力巨大,预计未来10年内每年都会有两位数的增长。但目前很多政府部门、国有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的【de】采购类项目,优先购买进口设备的观念还比较严重,用户观念的改变【biàn】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扭转,这也是目前国内仪器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