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生态环境部是国务院组成部门,为正部级,对外保留国家核安全局牌子,加挂国家消耗臭氧层物质进出口管理办公室牌子。
生态环境部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
第一条 根据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和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制定【dìng】本规定。
第二【èr】条 生态环境部是国务院组成部门,为正部级,对外保留国家核安全局牌子,加挂国家消耗臭氧层物质进出口【kǒu】管理办公室牌子。
第三条 生态环境部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在履【lǚ】行职责过程中坚持和加强党对生态环境保护工【gōng】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建立健全生态环境基本制度。会同有关部门拟订国家生态环境政策、规划并组织实施,起草法律法规草案,制【zhì】定部门规章。会同有关部门编制【zhì】并【bìng】监督实施重点区域、流域、海域、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环境规划和水功能区划,组织拟订生态环境标准,制定生态环境基准和技术规范。
(二)负责【zé】重大生态环境问题的统筹协调和监督管理。牵头协调重特大环境污染事故和生态破坏事件的调查处理,指【zhǐ】导协调地方政府对重特大突发生态环境事件的应急、预警工作,牵头指导实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协调解决有关跨区域环境污染纠纷,统筹协调国家重点区域、流域、海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三)负责监督管理国家减排目标的落实。组织制定陆地和海洋各类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排污许可证制度并监督【dū】实施,确定大气、水、海洋等纳污能力,提出实施总量控制的污染物名称和控制指标,监督检查【chá】各地污染物减排任务完成情【qíng】况,实施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
(四)负责提出生态环境领域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方向、国家财政性资金安排的意见,按国务院规定权限审批【pī】、核准国家规划内和年度计划规模内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组【zǔ】织实施和监督工作。参与指导推动循环经济和生态环保产业发展。
(五)负责环境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制定大气、水、海洋、土壤、噪声、光【guāng】、恶臭、固体废物、化学【xué】品、机动车等的污染防治管理制度并监督实施。会同有关部【bù】门监督管理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组织指导城乡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监督指导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监督指导区域大气环境保护工作,组织实施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协作机制。
(六)指导协调和监督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组织编【biān】制生态保护规划,监督对生态环境有影响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活动、重要生态环境建设和生态破坏恢复工作。组织制定各类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监管制度并监督执法。监督野生动植物保护、湿地生态环境保【bǎo】护、荒漠化防治等工作。指导协调和监督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生物技术环境安全,牵头生物物种(含遗传资源)工作,组织协调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参与生态保护补【bǔ】偿工作【zuò】。
(七)负责核与辐射安全的监督管理。拟订有关政策、规划、标准,牵头负责核安全工作协调机制有关工作,参【cān】与核事故应急处理,负责辐射环境事故应急处理工作。监督管理核设施和放射源安全,监督管【guǎn】理核设【shè】施、核技术应用、电磁辐射、伴有放射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的污染防治。对核【hé】材料管制和民用核安全设备设计、制造、安装及无损检验活动实施监督管理。
(八)负责生态环境【jìng】准入的监督管理。受国务院委托对重大经济和技术政策、发展规划以及重大经济开发计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按国家规定审批或审查重大开发建设区域【yù】、规划、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拟订并组织实施生态环境准入清【qīng】单。
(九)负责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制定生态环境监测制度和规范、拟订相关标准并监督【dū】实施。会同有关部门统一规划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站点设置,组织实施生态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督性监测、温室气体减排监测、应急监测。组织对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进行【háng】调查评价、预警预测,组织建设和管理国家生态环境监测网和全国生态环境信息网。建立和实行生态环境质量公告制度,统一发布国家生态环境综合性报告和重大【dà】生态环境信息。
(十)负责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组织拟订应对气候变化及温室气体减排重大战略、规划和政策。与【yǔ】有关部门共同牵头组织参加气候变化国际谈判。负责国家履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jià】公约相关工作。
(十一)组织开展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建立健【jiàn】全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组织协调中央【yāng】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根据授权对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贯彻落实中央生态环境【jìng】保护决策部署情况进行督察问责。指导地方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
(十二)统一负责生态环境监督执法。组织开展全国生态环境保护【hù】执法检查活动。查处重大生态环境违法问题。指导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队伍建设和业务工作。
(十三)组织【zhī】指导和协调生态环境宣传【chuán】教育工作,制定并组织实施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jiāo】育纲要,推动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开展生态环境科技工作,组织生态环境重大科学研究和技术工程示范,推动生态环境技术管理体系建设。
(十四)开展生态环境国际合作交流,研究提出国际生【shēng】态环境合作中有关问题的建议,组织协调有关生态环境国际条约的履约工作,参与处理涉外生态环境事务,参与全球陆地【dì】和海洋生态环境治理相关工作。
(十五)完成党中央、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任务。
(十六)职能转变。生态环境部要统一行使生态和城乡各类污染排放【fàng】监管与行政执法职责,切实履行监【jiān】管责任【rèn】,全面落实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大幅减少进口固体废物种类和数量直至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和环境质【zhì】量底线,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建设美丽中国。
第四条 生态环境部设下列内设机构:
(一)办公厅。负责机关日常运【yùn】转工作,承担信息、安【ān】全、保密、信访、政务公开、信息化等工作,承担全国生态环境信息网建设和管理工作。
(二)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监督生态环境【jìng】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落实情况,拟订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工作计划、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shī】,承担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织协调工作。承担国【guó】务院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领导小组日常工作。
(三)综合司。组织起草生态环境政策、规划,协调和审核生态环境专项规划,组织生态环境统计、污染源普查和生态环境形势分析,承担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综【zōng】合协调和管理工作,拟订生态环境保护年【nián】度目标和考核计划。
(四)法规与标准司。起草法【fǎ】律法规草案和规章,承担机关有关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审查【chá】工作,承担机关行政复议、行政应诉等工作,承担国家生态环境标准、基准和技术规范管理工作。
(五)行政体制与人事司。承担机关、派出机构及直属单位的干部人事、机构编【biān】制、劳动工资工作【zuò】,指导生态环境行业人才队伍建【jiàn】设工作,承担生态环境保护系统领导干部双重管理有关工作,承担生态环境行政体制改革有关工作。
(六)科技与财务司。承担生态环境领域固定资产投资和项目管理相关工作,承担机关和直属单位【wèi】财务、国有资产管理、内部审计工作。承担生【shēng】态环境科技工作,参与指导和推动循环经济与生态环保产业发展。
(七)自然生态保护司(生物多样性保护办公室、国家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shì】)。组织起草生态保护规划,开展全国生态状况评估,指导生态示范创建。承担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相关监管工作。组织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遗【yí】传资源保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承担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委员会秘书处和国家生物安全管理办【bàn】公室工作【zuò】。
(八)水生态环境司。负责全国地表水生态环境监管工作,拟订和监【jiān】督实施国家重点流域生态【tài】环境规划,建立和组织实施跨省(国)界水体断面水质考核制度,监督管理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指导入河排污【wū】口设置。
(九)海洋生态环境司。负责全国海洋生态环境监管工作,监督陆源污染物排【pái】海,负责【zé】防治海岸和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海洋油气勘探开发和废弃物海洋倾倒对海洋污染损害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组织划定海洋倾倒区。
(十)大气环境司(京津【jīn】冀及周边地区大气环境管理局)。负责全国大气、噪声、光、化石能源等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建立对各地区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目标落实情况考核制度,组织拟订重污染天气应对政策措施,组织协调大气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承担京津冀及周【zhōu】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领导小组日【rì】常工作。
(十一)应对气候变化司。综合分析气候变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牵头承担国家履【lǚ】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相关工作【zuò】,组织实施清洁发展机制工作。承担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有关具体工作。
(十二)土壤生态环境司。负责全国土壤【rǎng】、地下水等污【wū】染防治和生态保护的监督管理,组织指导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监督指导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
(十三)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司。负责全国固体废物、化学品、重金属等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组织实施危险废物经营许可及出口核准、固【gù】体废物进口许可、有毒化学品进出口登记、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登记等环境管理制度。
(十四)核设施安全监管司。承担核与辐射安全法律法规草案的起草,拟订有关政策,负责核安全工作协【xié】调机制有关工作,组织辐射环境监测,承担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工作,负责核材料管制和民用【yòng】核安全设备设计、制造、安装及无损检验活【huó】动的监督管理。
(十五)核电安全监管司。负责核电厂、研究型反应【yīng】堆、临界装置等核设施的核安全、辐射安全、辐射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
(十六)辐射源安全监管【guǎn】司。负责核燃料【liào】循环设施、放射性废物处理和处置设施、核设施退役项目、核技术利用项目、铀(钍)矿和伴生放射性矿、电磁辐射装置和设施、放射性物质运输的核安全、辐射安全和辐射环境保护、放射性污染治理的监督管理。
(十七【qī】)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放管理司。承担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政【zhèng】策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承担排污许可综合协调和管理工作,拟订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并组织实施。
(十八)生态环境监测司。组织开展生态环境监【jiān】测、温室气体减排监测、应急监测,调查评估全国生态环【huán】境质量状况并进行预测预警,承担国家生态环境监测网建设和管理工作。
(十九)生态环境执法局。监督生态环境政策、规划、法规、标准的执行,组织拟订重特大突发生态环境事件和生态破坏事件的应急预案,指导协调【diào】调查处理工作,协调解决有关跨区域环境污染纠纷,组【zǔ】织实施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shí】投产使用制度。
(二十)国际合作司。研究提出国际生态环境合作中有关问题的建议,牵头组织有关国际条约的谈判工作,参与处理涉外的生态环【huán】境事务【wù】,承担与生态环境国际组织联系事务。
(二十一【yī】)宣传教育司。研究拟订并组织实施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纲要,组织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宣传教育工作。承担部新闻审核【hé】和发布,指导生态环境舆情收集、研判、应对工作。
机关党委。负责机关和在京派出机构、直属单位的党群工作。
离退休干部办公室。负责离退休干部工作。
第五条 生态环境部机关行政编制478名(含两委人员编制4名、援【yuán】派机动编制2名、离退休干部工作人员编制10名)。设部长1名,副部长4名,司局级领导职数78名(含总工程师1名、核安全总工程师1名【míng】、国家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专员8名、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1名、离退休干部办公室领导职数1名)。
核设施安全监管司、核电安全监管司、辐射源安全【quán】监管【guǎn】司既是生态环境部的内【nèi】设机构,也是国家核安全局的内设机构。核安全总工程师和核设施安全监管司、核电安全监管司、辐射源安全监管司的司长对外可使用“国家核安全局副局长”的名称。
第六条 生态环境部所属华北、华东、华南、西北、西南、东北区域督察局,承担所辖区域内的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6个督察局行政编制240名,在部机关行政编制【zhì】总额外单列。各【gè】督察局设局长1名、副【fù】局长2名、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专员1名,共24名司局级领导职数。
长江、黄河、淮河、海河、珠江、松辽、太湖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作为生态环境部设在七大流域的派出机构,主要负【fù】责流域生态环境监管和行政执法相关工作,实行【háng】生态环境部和水利部双重领导、以生态环境部为主的管理体制,具体设置、职责和编制事项另行规定。
第七条 生态环境部所属事业单位的设置、职责和编制事项另行规定。
第八条 本规定由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负责解释,其调整由中央机构编【biān】制委【wěi】员会办公室按规定程序办理。
第九条 本规定自12-18起施行。
[来源:中国机构编制网]